来源:搜狐 时间:2023-08-14 20:22:00
佐思汽研发布《2022年中国乘用车座舱多屏与联屏研究报告》,对当前国内座舱多屏、联屏方案的研发布局、产品落地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随着座舱域控、软件技术成熟以及高通8155等大算力芯片的广泛应用,车企与供应商不再拘泥于传统座舱屏幕布局,不断推陈出新,落地多屏、联屏乃至一体屏方案,一芯多屏单系统的应用案例也开始增多,支撑座舱智能化升级。
2022年多屏、联屏车型销量进一步增长佐思数据监测显示,2022年落地多屏与联屏方案的汽车品牌阵营进一步扩大。2022年1-7月,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口车型)在售车型中,共有21个品牌车型搭载多屏方案,43个品牌车型搭载联屏方案,6个品牌车型搭载一体屏方案。
2022年1-7月 中国乘用车中控多屏/联屏/一体屏装配品牌情况
数据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中国乘用车座舱多屏与联屏研究报告》;单位:个
伴随更多车企车型加入到多屏/联屏阵营,在整车销量负增长的情况下,中控多屏/联屏的装配量仍然实现正增长。2022年1-7月,中控多屏车型销量27.6万辆,同比增长51.5%;中控联屏车型销量105.9万辆,同比增长17.5%。从方案构成上看,中控双屏和中控双联屏依然是当前多屏/联屏的主力,且增速明显。
2021年-2022年7月 中控多屏与联屏车型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中国乘用车座舱多屏与联屏研究报告》
搭载联屏方案的车企已达42家从落地来看,最早应用联屏方案的车型是2016年8月上市的奔驰E级,此后奔驰将联屏方案逐渐引入A级/GLA/GLB/EQA/EQB/EQC等车型。近6年来,共有42家车企陆续加入到中控联屏阵营中,如哈弗、名爵、荣威,宝马、大众、起亚等。
双联屏代表车型:哈弗神兽
2021年12月,哈弗推出品牌旗下首款双联屏车型——哈弗神兽,该车型搭载大陆集团的V型双联屏方案(仪表12.3英寸、中控14.6英寸,分辨率1920×720),并由一块异形玻璃覆盖。V型双联屏方案中,中控屏向驾驶员一侧微微倾斜,可精确地与驾驶员视线做匹配。芯-屏-OS方面,哈弗神兽搭载一颗高通8155芯片,运行QNX和Android双系统,为液晶仪表和中控屏提供算力保障。
双联屏代表车型:宝马3系
在宝马正式发布旗下全球首款双联屏方案车型——宝马iX的数月后,华晨宝马跟进,2022款华晨宝马i3和3系搭载双联屏方案上市。华晨宝马i3和3系搭载宝马iX同款的一体式悬浮曲面屏(仪表12.3英寸、中控14.9英寸,像素密度200PPI),通过支架悬空架起,并以6°倾角向驾驶员倾斜。作为英特尔的长期伙伴,华晨宝马3系搭载一颗基于Apollo Lake平台打造的英特尔Atom X7-3960芯片,在液晶仪表和中控屏运行一套Linux系统。后续,华晨宝马计划将联屏方案引入更多车型,包括X1、X3。
三联屏代表车型:飞凡R7
飞凡作为上汽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在飞凡R7车型首次应用三联屏方案。该方案采用一体化封装技术,通过采用AGC旭硝子龙迹玻璃一体化覆盖,全贴合的设计完全取消玻璃与 OLED 屏之间的缝隙。三联屏尺寸方面,仪表屏10.25英寸、中控屏15.05英寸、副驾娱乐屏12.3英寸,总尺寸达到43英寸。芯-屏-OS方面,飞凡搭载的RISING OS以及UI均由上汽零束进行开发设计,配备高通骁龙SA8155芯片,以车载领域主流虚拟化技术及RTOS Android AOSP 操作系统为基础,搭载云管端一体化SOA软件架构需要的诸多平台化模块。
屏幕作为智能座舱中最为重要的人机交互信息展示窗口,其尺寸大小也似乎代表了一定的智能化程度。在增加屏幕数量之外,超宽一体屏成为包括传统主机厂和新势力在内的部分主机厂的选择。一体屏能够将仪表、中控、副驾娱乐等多个屏幕进行融合,彻底消除物理间隔的超宽大屏,进一步提升座舱科技感。
当前,中国乘用车市场共有6个品牌(福特、林肯、凯迪拉克,极狐、智己、荣威)推出一体屏方案车型,车型销量尚处于小规模阶段。2021年-2022年7月,一体屏车型销量仅为3.9万辆。
2021年-2022年7月 中控一体屏车型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中国乘用车座舱多屏与联屏研究报告》
一体屏代表车型:福特EVOS
当前美系品牌在座舱屏幕方案方面较为激进,福特、林肯、凯迪拉克均推出一体屏,福特作为代表品牌,旗下EVOS、蒙迪欧、探险者均搭载27英寸的“中控 副驾娱乐”一体屏上市销售。以福特EVOS为例,其搭载27英寸的中控副驾一体屏,分辨率4032×756,与液晶仪表形成双联屏方案。双联屏总长度1.1m,贯穿整个中控台。车机系统方面,搭载德赛西威域控制器,内置一颗NXP i.MX8M和一颗高通820A芯片,分别为液晶仪表(QNX)和中控副驾(Android)提供算力。
一体屏代表车型:智己L7
上汽旗下高端品牌——智己,在座舱屏幕方案上追求标新立异。智己L7座舱前排配置3块屏幕,其中26.3英寸的“仪表中控”一体屏和12.3英寸的副驾娱乐屏支持独立升降。其中仪表中控一体屏分辨率达到4320×720,最高亮度1000nit。整套座舱系统,通过一颗高通8155芯片及一套斑马AliOS为仪表中控、副驾娱乐和功能控制三块屏提供信息展示。
座舱前排屏幕的增多,无疑会为驾驶员带来光线干扰、注意力分散等隐患问题。为保证驾驶安全,大陆集团、伟世通和马瑞利等已在规划、布局具备防窥技术的副驾驶娱乐显示屏。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背光技术,在屏幕的不同视角能够提供不同的信息显示。
例如马瑞利可切换的动态防窥技术方案,基于智能背光架构对副驾显示屏的视角进行动态控制,并在两种视角之间随意切换。防窥模式下,通过降低驾驶员视角下的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使得驾驶员无法看到副驾显示屏内容,而副驾驶乘客可正常使用副驾娱乐屏。在阳光反射及夜间环境下,驾驶员可以实现安全驾驶而不受干扰,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与前排乘客共享内容。
马瑞利 动态防窥显示模式
图片来源:马瑞利
注:名词解释
中控多屏:将传统中控屏内的功能进行拆分或扩展,在中控屏下方和右方设置副驾娱乐屏、功能控制屏。组合形式:中控 副驾;中控 功控;中控 副驾 功控等多屏。中控联屏:传统布局方案中,液晶仪表、中控屏等存在一定物理距离,视觉分割感强烈。通过重新布局将液晶仪表、中控屏、副驾娱乐屏等屏幕由一块玻璃进行覆盖,在视觉上营造出屏幕一体化、一体黑的科技感,极大削弱显示屏的之间的物理分割感。组合形式:仪表 中控;中控 副驾;仪表 中控 副驾娱乐等联屏。一体屏:在中控联屏的形式进一步升级,将仪表、中控、副驾娱乐等信息集中在一块超宽显示屏内进行显示,彻底消除物理间隔。组合形式:仪表 中控;中控 副驾等一体屏。《2022年中国乘用车座舱多屏与联屏研究报告》目录
本报告共155页
一、智能座舱下的中控屏发展趋势
1.1 车载中控屏概述
1.2 车载中控屏应用方案:多屏、联屏、一体屏方案
1.3 智能座舱芯-屏关系
1.4 智能座舱屏幕产业链
1.5 座舱多屏与联屏方案将带动屏幕防窥技术上车
1.5.1 马瑞利动态防窥技术
1.5.2 大陆集团智能隐私显示屏、 ShyTech显示屏
二、座舱多屏与联屏车型市场现状
2.1 中国乘用车中控屏装配品牌:多屏/联屏/一体屏
2.1.1 中国乘用车中控屏装配数据:装配量与装配率
2.1.2 中国乘用车中控屏方案占比:多屏/联屏/一体屏
2.2 中国乘用车中控屏车型装配数据:单屏
2.2.1 中国乘用车中控单屏车型装配数据:屏幕尺寸
2.2.2 中国乘用车中控单屏车型销量分布:按品牌
2.2.3 中国乘用车中控单屏车型销量分布:按车型
2.2.4 中国乘用车中控单屏车型销量分布:按价格
2.3 中国乘用车中控屏车型装配数据:多屏
2.3.1 中国乘用车中控多屏车型装配数据:屏幕尺寸
2.3.2 中国乘用车中控多屏车型销量分布:按品牌
2.3.3 中国乘用车中控多屏车型销量分布:按车型
2.3.4 中国乘用车中控多屏车型销量分布:按价格
2.4 中国乘用车中控屏车型装配数据:联屏
2.4.1 中国乘用车中控联屏车型销量分布:按品牌
2.4.2 中国乘用车中控联屏车型销量分布:按车型
2.4.3 中国乘用车中控联屏车型销量分布:按价格
2.5 中国乘用车中控一体屏车型装配数据
2.5.1 中国乘用车中控一体屏车型销量分布:按品牌/车型/价格
三、主机厂座舱多屏与联屏布局
3.1 长安
3.1.1 长安多/联屏装配数据
3.1.2 长安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2 长城(哈弗、欧拉、坦克)
3.2.1 长城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2.2 长城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3 一汽(红旗、奔腾)
3.3.1 一汽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3.2 一汽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4 吉利(吉利、几何)
3.4.1 吉利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4.2 吉利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5 奇瑞(奇瑞、星途、捷途)
3.5.1 奇瑞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5.2 奇瑞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6 广汽乘用车(传祺、埃安Aion)
3.6.1 广汽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6.2 广汽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7 上汽乘用车(名爵、荣威、智己、飞凡、大通)
3.7.1 上汽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7.2 上汽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8 北汽(北京、极狐)
3.8.1 北汽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8.2 北汽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9 理想
3.9.1 理想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9.2 理想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10 小鹏
3.10.1 小鹏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10.2 小鹏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11 奔驰
3.11.1 奔驰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11.2 奔驰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12 通用(别克、凯迪拉克、五菱宝骏)
3.12.1 通用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12.2 通用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13 现代(现代、起亚)
3.13.1 现代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13.2 现代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14 福特(长安福特、江铃福特、林肯)
3.14.1 福特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14.2 福特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15 宝马
3.15.1 宝马多/联屏装配数据:车型/销量
3.15.2 宝马多/联屏方案代表车型
3.16 多屏与联屏/一体屏代表车型芯-屏-OS方案
四、座舱Tier1多屏联屏方案研究
4.1 哈曼
4.1.1 哈曼座舱多/联屏方案
4.1.2 哈曼多/联屏座舱可交付产品参考方案
4.1.3 哈曼座舱多/联屏方案落地
4.2 伟世通
4.2.1 伟世通芯-屏-OS方案
4.2.2 伟世通座舱多/联屏和域控规划
4.2.3 伟世通多/联屏方案落地
4.3 佛吉亚
4.3.1 佛吉亚座舱多/联屏方案
4.4 马瑞利
4.4.1 马瑞利座舱多/联屏方案
4.4.2 马瑞利座舱一体大屏方案
4.5 安波福
4.5.1 安波福多/联屏方案落地
4.6 博世
4.6.1 博世多/联屏方案
4.6.2 博世多/联屏方案研发
4.6.3 博世多/联屏方案落地
4.7 大陆
4.7.1 大陆多/联屏产品规划
4.7.2 大陆多/联屏方案
4.7.3 大陆芯-屏-OS方案
4.8 电装
4.8.1 电装多/联屏方案
4.8.2 电装多屏与联屏座舱发展规划
4.9 松下
4.9.1 松下多/联屏方案
4.10 德赛西威
4.10.1 德赛西威座舱多/联屏方案
4.10.2 德赛西威&BlackBerry推一机双屏虚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4.10.3 德赛西威ECU生态系统
4.10.4 德赛西威座舱多/联屏方案落地
4.11 华阳
4.11.1 华阳座舱多/联屏方案
4.11.2 华阳座舱多/联屏方案系统布局
4.11.3 华阳座舱多/联屏方案落地
4.12 东软
4.12.1 东软座舱多/联屏方案
4.12.2 东软多/联屏座舱平台发展方向
4.12.3 东软多/联屏方案落地
4.13 均胜电子
4.13.1 均胜电子座舱多/联屏方案
4.14 诺博科技
4.14.1 诺博座舱多/联屏方案
4.14.2 诺博座舱多/联屏方案落地
4.15 华域汽车
4.15.1 华域座舱多/联屏方案:一芯单屏双系统
4.16 延锋
4.16.1 延锋座舱多/联屏方案
4.17 华为
4.17.1 华为座舱多/联屏方案
4.17.2 华为座舱车机系统方案
4.18 武汉光庭
4.18.1 光庭座舱多/联屏方案
4.18.2 光庭座舱多/联屏布局
更多佐思报告
报告订购及合作咨询请私信小编。
佐思2022年研究报告撰写计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2022年9月版)自主品牌主机厂自动驾驶
汽车视觉(国内)
高精度地图
合资品牌主机厂自动驾驶
汽车视觉(国外)
高精度定位
ADAS与自动驾驶Tier1-国内
环视市场研究(本土篇)
汽车网关
ADAS与自动驾驶Tier1-国外
环视市场研究(合资篇)
数据闭环研究
自动驾驶与座舱域控制器
红外夜视
汽车信息安全硬件
多域计算和区域控制器
汽车仿真(上)
汽车信息安全软件
乘用车底盘域控
汽车仿真(下)
OEM信息安全
域控制器排名分析
激光雷达-国内篇
无线通讯模组
E/E架构
激光雷达-国外篇
汽车5G融合
L4自动驾驶
毫米波雷达
800V高压平台
L2自动驾驶
车用超声波雷达
燃料电池
乘用车摄像头季报
Radar拆解
一体化电池
ADAS数据年报
激光和毫米波雷达排名
一体化压铸
合资品牌车联网
专用车自动驾驶
汽车OS研究
自主品牌车联网
矿山自动驾驶
线控底盘
自动驾驶重卡
无人接驳车
滑板底盘
商用车ADAS
无人配送车
电控悬架
商用车智能座舱
无人零售车研究
转向系统
商用车车联网
农机自动驾驶
线控制动研究
汽车智能座舱
港口自动驾驶
充电基础设施
智能座舱Tier1
模块化报告
汽车电机控制器
座舱多屏与联屏
V2X和车路协同
混合动力报告
智能座舱设计
路侧智能感知
汽车PCB研究
仪表和中控显示
路侧边缘计算
IGBT及SiC研究
智能后视镜
汽车eCall系统
EV热管理系统
行车记录仪
汽车EDR研究
汽车功率电子
汽车数字钥匙
智能汽车个性化
电驱动与动力域研究
汽车UWB研究
汽车多模态交互
汽车线束
HUD行业研究
车载语音
汽车音响研究
人机交互
TSP厂商及产品
汽车座椅
车载DMS
自动驾驶法规
汽车照明
OTA研究
自动驾驶标准和认证
汽车镁合金压铸
汽车云服务研究
智能网联测试基地
电装新四化
AUTOSAR研究
PBV及汽车机器人
造车新势力-蔚来
软件定义汽车
飞行汽车
造车新势力-小鹏
汽车功能安全
行泊一体研究
Waymo智能网联布局
乘用车T-Box
智慧停车研究
座舱SOC
商用车T-Box
汽车分时租赁
汽车VCU研究
T-Box排名分析
共享出行及自动驾驶
汽车MCU研究
软件供应商
自动驾驶芯片
传感器芯片
「佐思研究月报」
ADAS/智能汽车月报 | 汽车座舱电子月报 | 汽车视觉和汽车雷达月报 | 电池、电机、电控月报 | 车载信息系统月报 | 乘用车ACC数据月报 | 前视数据月报 | HUD月报 | AEB月报 | APA数据月报 | LKS数据月报 | 前雷达数据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