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车型导购 >

成都公交发展史「成都公交车历史」

来源:搜狐    时间:2023-08-14 23:35:20


人们常说,公交是一个城市的眼睛,在你乘车的时候,一个城市的生活百态就如电影般从窗外映入眼帘。70年,成都的公共交通方式变化极大,第一辆公共汽车、第一辆无轨电车、第一条城市地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成都就拥有了属于这个城市的第一家公交公司。1924年,留法归国的何嘉谟看见作为省会的成都的交通工具还是轿子和黄包车,十分落后,于是生出了改变现状的想法。何嘉谟与好友胡又新筹款十万元,获得了四川军务督理杨森的准许后,奔赴上海购买汽车构件,还聘请两位技师负责组装汽车和培训驾驶人员。1925年,成都第一家公交公司——华达汽车公司成立。刚开始,市民们蜂拥去乘坐这一新鲜事物,但是很快遭到少数市民反对。他们称汽车为“市虎”,散布汽车会伤人,冲撞神明的谣言,并联名上书请求禁止汽车行驶,最终公司于1927年停办。

成都早期的公共交通

First

1949年,成都的建成区只有18平方公里。那时的成都有多大呢?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带着今天的智能手机穿越到1949年,打开手机的计步器,以平时走路的速度穿城而过,屏幕上显示的大概是7000步。那时的成都流行一句话:“交通靠走,通讯靠吼。”

1952年7月,在棉花街的汽修车间里,16辆由旧货车改装而来的公共汽车整装待发,从盐市口发往梁家巷,公交车采用人工售票的方式,每次乘坐需要4分钱。这批公交车由旧货车改装而来,因此它长着一张旧货车的脸,被老成都人亲切的称为“长鼻子车”。长鼻子车是成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公交车,所以它的公交线路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一路。

图为1952年的长头式公共汽车

“长鼻子车”拉开了成都公共交通发展的序幕,随后登场的是1962年的无轨电车,它的车顶架着的两根集电杆,这是无轨电车从空中架设的电缆取得电力的设备,因为安装在车顶上,又像极了小孩子头上扎着的辫子。所以被成都人亲切的称为“大辫子车”。市民坐两个站需要4分钱,全程的话要1毛2分钱,当时的物价,4分钱可以买一个锅盔,完全可以解决一顿饭了,因此乘坐一次无轨电车说出去都觉得倍儿有面子。对了,这台“吃电的机器”可是成都最早的绿色交通工具呢!但是到1996年,因为行车中轰鸣声带来的噪音污染,以及满街架设的电网存在安全隐患,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35年的大辫子车终于告别了成都市民,成为了成都市民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

图为成都的无轨电车

成都公交的世纪变化

Second

改革开放至今,成都的城市布局渐趋饱和,西有龙门山,东有龙泉山。极富远见的成都开始向东拓展,龙泉山以东的新城区建设完成后,这座原为生态屏障的大山变成了城市绿心。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这个平原城市的公共交通向我们展示着它越来越新的一面。


2003年12月8日,城市通卡——公交IC卡正式发行,纸质的月票退出了历史舞台。随后几年,IC卡票制经过多次调整,优惠力度加大,免费换乘等相继实施,市民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公共交通。


2005年,高新地铁站破土动工,宣告成都即将进入地铁时代。2010年是成都的地铁元年,地铁一号线正式登上公共交通的大舞台。这个角的排场可大了,在它上场的第一天,7条公交线路为它做了调整,地铁线全程都有公交站和它接驳,简直要把地铁捧上天去。能让公交线路修改,地铁肯定是有实力的,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穿城之旅至少需要2小时,地铁开通后,用时瞬间缩减了一半。

图为2005年地铁一号线奠基仪式

还记得2006年夏天的双层巴士吗?坐在那上面穿行于大厦楼宇之间,能得到最好的观光体验,甚至会有一种坐在香港影视剧里的双层巴士上的即视感。它在2008年后停运了,只在成都市民的记忆里留下一道道身影,引起成都人无限的遐想。但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不能没有双层观光巴士的呀,所以它在2017年又换上新装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空港双流线还可以直达黄龙溪古镇,这绝对是观光的不二之选!

如今的双层观光巴士

如果想真正认识一个城市,那么这个城市的夜晚是绝不能错过的。2010年成都首条夜间公交线路开始运营,我们坐在夜间公交上,向窗外看去。那是成都迷人的夜景,加班的白领、约会的情侣、奔忙的外卖小哥、寻找夜宵的夜猫子……似乎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成都的生活百态。夜间公交车的司机都是有着10年驾龄以上的“老司机”呢,他们放弃了陪伴家人,放弃了与亲友在夜市畅饮,只是在方向盘前用他们的温情默默守护着一个个“夜归人”。

成都6路夜间公交车

不走寻常路的成都公交车

Third

接下来登场的是要和地铁赛跑的重量级角色。2013年5月,成都的第一班BRT公交车踏上舞台,一登场就得到了“快速列车”的美名。它是在成都二环高架上运行的公交班车,在它首秀时最高时速就达到了45km/h,它的速度与二环路地面公交相比,快了一倍呢!还有这个跑得飞快的公交车使用LNG(液化天然气)为能源,给成都的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从柴油公交发展到绿色公交,成都人的创新也烙印在了公交运营里。

图为二环快速公交车

成都已经连续十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荣耀,在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公交领域,市民当然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2013年7月,一个复古的身影——社区巴士,出现在公交舞台上。2013年的成都,公共交通路线已经相当完善,但有些小街小巷无法顾及,为了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社区巴士开始奔走在小街巷里。社区巴士的站点之间的距离为200-300米,极大程度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而且持天府通次数卡可以免费乘坐复古风格的巴士,欣赏窗外的街巷美景哦。

图为社区巴士


一个城市的公交是一个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历程。公交承载着成都人的出行梦想,见证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大锦相信,成都的公交发展至今,早已不是单纯的交通出行概念,它凝聚着这个城市的乐观包容与创新创造。我们期待着成都的公交模式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文:高美波
编审:赵霞

资料来源:

《70年,车轮上的成都史》

http://news.sina.com.cn/o/2019-09-04/doc-iicezzrq3311859.shtml

《70年沧桑巨变,成都公共交通的时代变迁》http://www.sohu.com/a/344634780_100144854

《成都公交大事记》

https://wenku.baidu.com/view/02f0a3395727a5e9856a61c7.html

《成都30年交通变化史,看看有没有记忆中的你家附近?》

http://www.sohu.com/a/243759253_76867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