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 时间:2023-11-19 08:22:17
素质和技术对于安全驾驶都有影响,但日常驾驶的时候,两者的影响还是有区别的。
好比:一个是温和的中成药,一个是抗生素,都是能治病,但效果、疗程以及对身体的伤害截然不同。
素质对于安全驾驶的影响,体现在哪
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会不会常常做不文明的驾驶行为。
王阳等人发表在《公民与法(综合版)》期刊上面的一篇文章,《公安部发布十大不文明驾驶行为 公民举报交通违法或将得到法律确认》,上面说。
不文明驾驶行为主要有闯红灯、超速、不避让行人等等交警可以依法进行处罚的违法行为,或者说是抢黄灯等等其他的不文明行为。
当这些不文明的违法驾驶行为发生的时候,就会对遵守规则的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威胁。
就拿超速和龟速举例子好了,不仅仅是素质不够的表现,真的有可能会引起事故的。
根据官阳发表在《汽车与安全》期刊上面的论文,《所罗门曲线对车速控制的启示——重温人类研究车速与事故量化关系的起点》,上面说。
美国人所罗门早在几十年前就发现了车速和事故率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车速过快或者过慢,事故率都是会上升的。
又比如说:变道加塞很容易对被加塞的后车司机造成一个惊吓,导致操作失误或者是路怒,对吧?
根据公安部的通报:2018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整体形势和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情况这么看下来。
不按规定让行已经成为主要的肇事原因之一了。
技术对于安全驾驶来说,体现在哪
技术的高低就不一样,就要分成2个方面了。
辽宁师范大学的周春雪有篇论文的,《驾驶员驾驶技能与事故倾向性的相关研究》,上面说。
驾驶技能通常是被定义为感知运动技能的组合。各国学者对驾驶技能的分类都是大同小异的,基本上是分为车辆控制技能和危险知觉技能2个部分。
车辆控制技能就是操纵车辆装置控制车辆的能力,危险知觉技能指的是识别和预测危险交通情况的能力。
作为驾驶员,车辆控制能力越弱就越有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导致车辆失控。
或者说是失控之后没办法把它救回来了,就容易发生事故了。
就好比:烧菜技术差,对吧?烧焦翻车的概率也就大,烧焦了,想再把它烧了不焦,没办法了。
危险知觉技能是这样的,技能如果比较弱的话,就越不容易发现马路上的危险。
有可能前面有个岔路口,是不是?
公交车就停在那边不动,你说:“这个傻的,停在那边不动干什么?啊,我就这么开过去。”人家在等个人过红绿灯,在过斑马线,在过什么东西的。
好了,你撞上去了,对不对?这个不是反应快慢的问题,看它停着,不会白白地停着的,对吧?和这个也是有关系的。
哪一样对安全驾驶更重要
可以说,素质和技术对于安全驾驶都是有影响的。
但是素质的影响会更广,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
前面也是讲到过的,大多数不文明驾驶行为其实在相关的法律法规里都是有规定的,属于交通违法行为的。
即使是技术还不太熟练的新手司机朋友,只要遵守规定,避免不文明的驾驶行为。
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能够避免由这些不文明行为引起的危险情况的,开车也是更平安的。
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弥补我们自己危险知觉技能,偏预测的能力,比较差的短板的,因为新人嘛,对不对?
就好比:我是知道自己烧菜技术不太好的,快焦了其实也不太闻得出来的,我就严格按照菜谱来。
什么“10g”,称一下,「嗷」10g,对不对?不会有11g。或者叫“盐少许”、“盐适量”,没有的。
「啊」烧5分钟,闹钟闹好,5分钟,「叮」拿出来,绝对不会有5分15秒的。
一般来说,这样做出来的菜还是“香”菜的,也不会特别难吃的。
驾驶技能的另一个方面叫“车辆控制技能”嘛,对吧?对于安全驾驶的影响,是更多体现在一些紧急和突发情况。
比如说:雨天打滑车子失控了,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救不救得回车子?不过类似的情况不是天天有,甚至有可能几年都不一定碰上一回。
一些调查数据也体现出素质其实比技术是更重要了。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也做了个调查:驾驶员每驾驶1亿英里的致命事故数量统计当中,女性1.3起,男性2.1起,男性的致命事故明显是更多的。
而且很多的研究也发现:男性在驾驶技能方面的生理条件都是比女性更有优势的。
比如说:国外的有一个台有一个纪录片,《性别的秘密》,里面也做过一个实验。
结果就这样的:女性的空间感知能力普遍就不如男性。
生理条件劣势的女性反而出的事故少,IIHS把这个归咎于男性驾驶员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等不文明的行为比女性更多。
也就是说:男性驾驶员在素质方面其实是不如女性的,即便他开车的掌控能力更强,出的事故也是男的更多。
素质和技术对安全驾驶都有影响
所以,总得来讲,素质和技术对于安全驾驶都有影响,作为交通参与者,2方面都是需要努力和提升的。
但这2者就好比说: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习惯健不健康,另一个是医疗水平够不够好,医疗水平好,能保证突发的情况抢救得回来。
但是平时生活健康,抢什么救?不需要抢救,活得好好的,素质和文明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