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新车资讯 >

长城c30值得入手吗「长城VV9」

来源:搜狐    时间:2023-11-28 08:25:09

时间一晃,长城C30EV已经上市半年有余了,分为舒适型和豪华型两种配置,其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200公里。售价17.98万元、18.98万元。补贴后价格8.98万元,9.98万元。笔者发现互联网上有很多介绍这款车的文章,基本上是一水的好评,什么最高性价比的A级新能源家轿;比长安奔奔A0级还要便宜;科技配置一应俱全;C30EV将让比亚迪、吉利和北汽感受到威胁等等,诸如此类。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长城真的值得我们买单吗?还是一起来抛开现象看本质吧。

先说说背景,在燃油车领域长城的确是这些年国内数一数二的品牌,尤其是旗下的哈弗系列,H6几乎每月都是SUV市场的霸主。但是在电动车领域我们只能说长城还是个“菜鸟”。而C30电动版是迫于国家工信部所推出的关于车企的“双积分”制度(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网上自行查找一下)的压力仓促上阵的。“双积分”制度对于之前一直没有染指新能源汽车的长城来说,可以说是晴天霹雳,关乎到企业存亡的问题,所以C30EV在没有前期新能源造车经验的积累的情况下,真的难说是什么精品。

再来说说长城对于新能源车的看法。长城汽车的总裁魏老板曾经说过“我认为纯电动汽车有150公里的续驶里程”就足够了。笔者不知道魏老板的这句话的理论依据在哪里?但是笔者知道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的第一焦虑就是续驶里程。一台汽车最基础的任务就是在路上奔跑,试问工况150公里的续驶里程,刨除各种损耗,实际行驶可能连100公里都无法达到,岂不是出门就要充电,这将是一种多么残忍的体验。而北汽EV150的车主,其实就经历过这样的感受。所以魏老板说出这话所包含的其实在笔者看来基本上就是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不够;而第二就是对于自己制造新能源汽车心里的底气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续驶里程的长短是和电池组数以及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说简单点想要续驶里程增加,一个方法就是加电池;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提高电控技术。我们都知道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电动车基本就是两大企业,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比亚迪自不用说,多年的三电技术积累,业界公认的目前纯电动技术领域最好的企业,所以比亚迪可以在最初上市的E6就可以是300公里,这是一种强大的自信。而目前的长城和北汽新能源的前期很像,都是在各种实验失败再改进的过程,而前期北汽也没有什么技术储备,因为电池的增加就会带来电池一致性和电池控制的连带问题,没有技术的支持在续驶里程上每增加1公里都会有潜在的风险,所以EV150就是试验品,同样现在的长城C30EV也是个试验品。如果您真的愿意为一个试验品买单的话,笔者认为长城会非常感谢您的。

下面我们再来聊聊C30EV本身。长城C30EV就是C30燃油版直接改造的,只是在前进气格栅和下方进气口边缘处增加了象征纯电动汽车的蓝色装饰条,总得有点东西证明它的身份吧。

内饰方面,长城C30EV也基本上悉数照搬燃油版的内饰,就连排挡杆都是燃油版的造型,感觉上完全感受不出来有什么区别。

而长城C30在燃油车市场其实算是被边缘化的产品,销量一直非常惨淡,而如此销量是无法填补车型高昂的研发费用的,而通过这种被电动的方式,即解决了政府的压力又弥补了企业的损失,而且通过被电动的还有望成为热点车型,对于长城来说看上去是个如意算盘。但是这对于中国整体的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个悲哀。因为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是需要不断创新、研发的过程,而不是拿着一款车型改来改去。尤其是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在没有专业电动汽车生产平台而改装所带来的严重后遗症是不可估量的,不知道这一点长城是否意识到了,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对于品牌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的确,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正在不断升温。而国家的“双积分”政策是为了让更多的车企关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初衷是为了通过新能源汽车让中国的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但是按照长城的做法,在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只是换心就可以达到目的话,那么像上汽广汽这样的大国企为什么还要投入那么大的资金和精力去研发新能源技术呢?因为只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才能完成最后的蜕变。研发是个苦差事,可是长城C30EV你总不能拿着消费者的信任来为你的实验做铺路石,这样换来的将会是什么结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