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 时间:2023-12-27 08:25:49
与石开(右)合影
与温新月(左)合影
与李温良(中)合影
与邓嘉德(左)合影
与康征(右)合影
与刘守安(右)合影
兄妹五人合影
作品贵在品
2007年春天,我在中国书法院学习期间,石开为我们讲授书法欣赏课。讲课时石先生操着闽南口音,幽默诙谐,喜欢用生动的例子解读深奥的道理。记得有次他谈到什么是好作品时说:“作品贵在品,就像品人一样:一看五官端正,这是形式美;二看稳重大方,这是有内涵;再一看聪颖智慧,这是有才华。经得起品的人才可交,同样,越品越有味的书法才是好作品。”
难忘的一件事
1980年前后,我在东明县焦园公社工作,那时我酷爱书法,工作之余经常在办公室练字。时任东明县县长的温新月得知后,很感兴趣。记得有一次他还专门到我办公室看我写字,并鼓励了一番。更让我难忘的是,1981年春天,温先生到焦园公社,忙完公务后又来到我这儿,送给我一本泰山旅游宣传册页,上面印有不少泰山石刻书法作品,其中“五岳独尊”几个大字印象深刻。我非常感动,还没等我说感谢,温先生就说:“上面有不少书法作品,对你可能有帮助,送给你吧。”
那时书法学习资料匮乏,得到这本册页后,我如获至宝,反复临摹,书法上有了不少进步。每每想起这件事,就如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息……
看望恩师
2016年2月19日,我和菏泽日报副总编赵统斌、《菏泽文化》主编肖若然等一行去东明县看望了96岁的老书法家李温良先生。李先生是我的恩师,他在东明县书法界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人才。
那天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看到我们的到来十分高兴。我指着统斌兄问:“您还认识他吗?”李先生打量了一下说:“你是报社的记者,二十年前还采访过我。”然后略一思索又说,“你叫赵统斌,菏泽的大作家!”没想到李先生的记忆力这么好,招呼我们坐下后,他又谈起了不少往事。兴奋之余李先生提出要为大家唱一段大平调,只见他轻轻地拍着桌子一字一顿地唱了起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完全不像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个不怨你
2008年秋天,我在北京国家画院学习期间,一天下午2时许,赵存昌兄打来电话说:“我正在北京出差,想去拜访你的老师邓嘉德先生,你预约一下?”放下电话,我就和邓先生联系。他正好在国家画院工作室。存昌兄正从东四环出发,计划四点前能到国家画院,所以我和邓先生约的时间是下午四点。
结果存昌兄因为走错路线直到五点半才到国家画院,他感觉有些失礼,见到邓先生时歉意地说:“因为不熟悉,走错路了。”邓先生风趣地说:“这个不怨你,如果国家画院放在天安门广场,就走不错路了。”
著作等身的背后
2013年初秋的一天,我吃早饭后刚到工作室,就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多日不见的好友康征。康征兄是国内著名的美术评论家、花鸟画家,常年定居北京。我惊奇地问道:“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怎么连个招呼也不打?”他没有回答,只是眯着眼干笑。
他坐下后才慢慢悠悠地说:“凭直觉过来的,想给你一个惊喜。”与康征兄相识多年,知道他是一位性情中人,喜欢独来独往、不拘小节,但做事认真执着。他说:“今天没有别的事,就是想和你聊天。”我随即答道:“乐意奉陪。”于是,我们煮好一壶茶,关闭手机,开始聊生活、聊书法、聊历史,聊人生……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我们要了外卖吃完后继续聊。越聊越兴奋,不觉已到黄昏。这时,夫人送来几个小菜,我们打开一瓶老酒,继续畅谈。接近子夜,我建议他到宾馆休息。康征兄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样子,说哪儿也不去,就在你工作室休息。我说:“这里又没有床,怎么能休息呢?”康征兄往沙发上一坐说:“我就喜欢这种感觉。”我了解康征兄的性格,只好说:“主随客便吧!”
第二天一早,我到工作室时,他正在电脑旁聚精会神地敲键盘。知道我到后,头也不抬,嘴里说着:“快了,快了。”一会儿,他打印出一沓厚厚的文稿,递给我说:“这就是我们聊了一天的成果。”翻看着这沓文稿,我暗自惊叹:康征兄在美术评论方面造诣颇深、著作等身,通过这件事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一诺千金
2015年初,东明县策划了“庄子故里翰墨香——中国书法之乡东明县书法展”,需要出版一本作品集。经编委会讨论研究,拟请东明籍全国著名学者、书法家刘守安题写展名和序言。3月14日,我为此事专程到北京拜访了刘先生。
刘先生是中国传媒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作繁忙,各地的约稿很多。当我说明来由后,他提出:“展名没问题,序言就别写了,答复别人两年多的文稿还在排着队呢。”我笑着说:“我可是带着任务来的,版面都给你留好了!”刘先生的夫人王甦英老师在一旁也说:“永华专门为这事来的,一定得当成个事。”刘先生笑着问道:“最迟什么时间交稿?”我说:“按照出版社的意见,3月20日必须定稿付印。”他随即翻开台历标注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从北京赶往郑州,再次审阅书稿。截至3月18日,作品集的内容基本定稿,只差刘先生的序言了。给他发了两次信息,一直到3月19日晚上也没有回复,我心里有些着急。次日凌晨,我在半睡半醒中被短信铃声惊醒,一看是刘先生发来的短信:“序言已发邮箱,请收悉。”时间是4点8分。看到短信,非常感动,马上回了一条信息:“内容收悉,此时发来信息想必还没休息,十分感谢!”
何不多相聚
2015年1月25日,小妹从深圳到北京出差,特意回家看看。兄妹五人相聚于我工作室,手足之情难以言表,叙旧中留影存念。忽然想起小时候我们也曾照过一次合影。这张照片放在何处,我一时想不起来,但感觉应该在老相册里,于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我如获至宝。看着这两张照片,我思绪万千,40年弹指一挥间……平时兄妹工作都比较忙,上一次聚齐还是在八年前的秋天。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也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平时何不放下琐事,换来时间与亲人多相聚。来源牡丹晚报
编辑:沐沐